叮咚买菜,两次“大劫”的幸存
正如王思聪曾以一己之力颠覆电竞一样,巨头的入局总意味着行业的洗牌,生鲜电商也不例外。 2012年的生鲜电商的元年,生鲜电商“本来生活”凭“褚橙进京”事件一炮而红,也让生鲜电商这一概念进入了公众的视线。随后,“一号生鲜”“美味七七”“沱沱公社”“菜管家”等新星相继入局,生鲜电商开始迎来“战国时代”。
剧变是从2017年开始的,7月,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正式成立,揭开了生鲜市场寡头化的序幕。而本文的主角叮咚买菜,就诞生于风雨飘摇的这一年。 自盒马起了头后,京东的“7FRESH”、苏宁的“苏鲜生”、腾讯投资的“超级物种”相继成立,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浩浩荡荡的跑马圈地运动。
神仙打架,小鬼遭殃。巨头的加入,
要知道,生鲜电商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,仓储、营销、人力都需要大笔资金支持,而2018年开始,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资金链发生断裂,钱烧完了却得不到融资。据统计,这两年光是叫得上名字的“死亡”公司就有36家,更不用说那些没有曝光的小公司了。
相比于他们,叮咚买菜就显得无比幸运。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在2018-2019年的生鲜寒冬中,叮咚买菜竟获得过8次融资!这些注入的资金就像一个个火把,给叮咚买菜带来了温暖,帮它熬过寒冷的冬天。
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,“幸存者”叮咚买菜很快迎来了一波扩张。去年,叮咚买菜的GMV超过50亿元,日均订单超过50万,并走出上海往北广开店,成为了巨头以外的一股势力。 那么,没有巨头撑腰的叮咚买菜,是如何活下来的呢?
文章来源:电商网,由色色的软件入口编辑。
咨询热线
17505120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