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汽车业务如何调整?
虽然华为不造车,但是汽车业务将进行一些调整,事实上,调整的讯息也早已在圈内传开,一方面是基于汽车本身业务线的梳理,另一方面是汽车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中有交叉重叠的部分,双方将进行一些整合。
华为表示,为了增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与智能终端业务的技术、资源的互动,经公司总裁批准,就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管理做出三个决定。
其一,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(IAS BU)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,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。
这意味着,汽车BU在华为公司的架构中平移到了另一个板块,从ICT转至消费者业务,并与之整合。
回顾前情,2019年,华为公司才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,来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。多年布局的汽车业务终于升级到了一级部门地位,目前和四大BG并列,BG业务分别是运营商BG、企业BG和消费者BG、Cloud&AI BG(云业务)。
在企业中,BU原本是指产品线,BG是事业群,按理说BG层级更高。但是,当时华为将汽车BU移至集团下,隶属于ICT组织,与BG在同一排位,汽车业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现在,汽车从面向B端的ICT业务中剥离,调至服务C端的消费者业务板块。
华为以软硬件供应商的角色切入汽车产业,严格来说属于B端业务,但是再要发展智能汽车,车机互联必不可少,不论是从连接层面、操作系统层面,还是硬件产品,华为手机和汽车业务之前原本就需要合作。而汽车场景,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IoT战略、多屏战略中的一部分,今年消费者业务也发布了首个车机场景的车载智慧屏。
因此不难理解,华为对汽车业务的第二个调整就是, 重组消费者BG IRB(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,指管理委员会)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,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。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。
如上所述,华为汽车业务将和手机等终端业务进行一定的整合,在手机生存空间被挤压的同时,华为在对外的表述中提出了“多产品协同发展”。或者说,将更多的产品线抛至前线深挖场景,是华为在手机之外的战略转移和补充,加上汽车的赛道,华为似乎正在往综合硬件公司的方向奔跑。
但是需要指出的是,汽车和原先华为的终端产品逻辑并不相同,华为做电视、平板、手表、眼镜、音箱等其实是手机制造能力的横向迁移,但是车机领域则不同,这完全是另一个跑道,供应链、销售渠道、品牌建设等等,和原先的产业是相隔的,华为需要重新建立能力,接下来如何整合也是看点。
最后,华为再次强调不造车,作为第三个决议:“以后谁再建言造车,干扰公司,可调离岗位,另外寻找岗位。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,且无权改变此战略。”
(作者:倪雨晴 编辑:李清宇)
咨询热线
17505120369